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 第145章 出兵的時機

第145章 出兵的時機

-

魏攸得知劉虞敗亡的訊息,也是萬分傷心,想在館驛裡絕食,以表達對劉虞的忠誠。館驛的人把這事告訴賈詡,賈詡好好安慰他一番,他才斷了絕食的念頭。賈詡答應他,一定會上報征北將軍,給他一個交代。

話說劉鑫此時巡視領地,原意隻是想躲避一段時間,後來出發時他一時興起,便帶著蔡琰一起來了管子城。蔡琰來了右北平也有幾年了,卻從來冇見過草原。劉鑫帶著她來到廣袤無垠的草原,兩人騎馬奔馳,也是其樂無窮。玩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蔡琰也玩膩了。此時,他正好收到賈詡送來的信,便和蔡琰往土垠城趕。他回到土垠城時,劉虞敗亡已差不多二十多天了。回來後,他第一時間見了魏攸。

“魏先生,還請節哀順變。”

魏攸跪了下來,嚎啕大哭起來:“公孫瓚暴虐無道,以下犯上,如今隻有征北將軍才能製服於他,還請將軍出兵,為州牧報仇。”

“我自知此要求有些過分,如若將軍能為州牧報仇,我魏攸在此發誓,此生願為將軍當牛做馬。”他把頭伏在地上。

雖然劉鑫心裡明白,劉虞的敗亡對他的霸業是有好處的,但看到魏攸哭得稀裡嘩啦,他心裡也很難受。他突然想到,如果當初不去管子城的話,他或許就能救劉虞一命了。

“魏先生請先起來。”劉鑫扶起魏攸:“開戰之事非同小可,即便是我也不能草率決定,我會召集手下之人,商討一下,很快就會給你答覆。”

這時,賈詡進來了,他告訴劉鑫,劉虞的部下鮮於輔求見。聽說是鮮於輔來了,魏攸連忙擦乾眼淚,打起精神來。鮮於輔進來後,看到魏攸,兩人抱頭大哭。

哭完之後,鮮於輔開始說起薊城被攻破那天的經過。

“征北將軍,州牧當時已生死誌,特地吩咐我等投靠將軍,我等唯一的心願便是希望將軍能夠為州牧報仇。”鮮於輔也是跪倒在地。

劉鑫隻好又扶起他:“鮮於先生,出兵並非兒戲,本將軍也不能說出兵就出兵,還請先生容我考慮一番。”

安撫了兩人之後,劉鑫讓人把兩人先送回館驛。兩人走後,他問賈詡:“文和,你看劉虞已敗亡,我軍什麼時候出兵最合適。”

賈詡想了一下:“將軍,現在還早,必須再等一個人。”

“誰?”

“朝廷派來的使者段訓,段訓代表朝廷治了劉虞的罪,又封公孫瓚為易縣侯,督北方四州。這肯定不是朝廷之意,是公孫瓚逼迫段訓乾的。”

“段訓之所以肯這麼乾,唯一的理由便是保住性命。公孫瓚達到目的,多半不會為難段訓,而是放段訓回京,我猜段訓應該還會來找我們。”

“可為何他還冇來?”

“主公勿急,這段訓年紀五六十了,不能騎馬,行動都遲緩,我估計他離開薊縣後,斷不敢直接來右北平,他需要避開公孫瓚的耳目,可能會南下到中山,再繞道河間,進入漁陽,再到右北平,這一繞豈不多花一個月時間?”

劉鑫想了一下,也覺得有理,無論如何,他都需要知道劉虞被殺的經過。

又過了幾天時間,有一個叫尾敦的人來到右北平,他帶來了劉虞的頭。原來,這尾敦也是劉虞的部下。公孫瓚殺了劉虞後,便讓人把劉虞的頭醃製,準備送往長安。

尾敦尾隨公孫瓚的人,趁其疏忽之時,把頭劫了回來。尾敦知道,劉虞讓鮮於輔去找劉鑫,於是他也把劉虞的頭帶到右北平。

劉鑫看到劉虞的頭,也是萬分傷感,便擠了把眼淚,哭了一場。隨後,他主持為劉虞操辦了個葬禮,厚葬劉虞。

又過了六天時間,劉鑫終於等到了他要等的人,那就是朝廷使者段訓。段訓把劉虞被殺的過程說了出來。

鮮於輔、魏攸和尾敦聽到段訓的話,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吃公孫瓚。劉鑫、賈詡等人聽了,也是義憤填膺。

“段使者,你是朝廷派來的使者,就算是公孫瓚脅迫於你,你也不應該如此助紂為虐呀!”賈詡直接把矛頭指向段訓。

“賈侍郎,我亦不想,可如我不屈從於公孫瓚,我根本就無法離開薊縣,更不可能把經過告訴你們。”

“段使者呀!公孫瓚行此大逆之事,我們將軍受朝廷之恩,自當出兵討伐。可你是朝廷派來的,代表朝廷給公孫瓚封官封侯,這公孫瓚反成朝廷功臣,而劉州牧卻成了罪臣,我們將軍出兵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難道我們將軍為罪臣而出兵嗎?”

鮮於輔和魏攸聽了賈詡的話,明白劉鑫願意出兵,但前提是必須名正言順。兩人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段訓,段訓瞬間感到壓力大。這兩個人眼裡隻有仇恨,他要是不做點什麼,則休想離開這裡。

“賈侍郎認為我該當如何?”

“很簡單,站出來,推翻你在薊縣對公孫瓚封官封侯,以及給劉州牧定的罪,稱那是公孫瓚矯詔,你是被公孫瓚脅迫,迫不得已才矯詔。”

段訓一聽,連忙擺手拒絕:“不行!不行!矯詔乃死罪,如若我承認矯詔,我亦是死罪,日後還如何能回長安?更何況,朝廷旨意,一言九鼎,既已公開封賞公孫瓚,又如何能改口?如此,將朝廷權威置於何處?”

“段使者利用職權封賞公孫瓚,以莫須有的罪名治了劉州牧,此舉亦非朝廷之意,恐怕已回不了長安了吧。”

劉鑫接著反駁:“古人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段使者鑄成大錯,如將錯就錯,公孫瓚將占據大義,朝廷權威不再,綱常不存,天下之人視朝廷於無物,如此將危及大漢江山。”

“知錯改錯,乃撥亂反正,維護朝廷綱常,此乃大漢臣子應當所為之事。”

段訓被劉鑫這麼一說,頓時啞口無言。

“段使者要是不想再回長安,這好辦,右北平經我數年治理,已成富庶之地,這裡有燈紅酒綠,亦有鳥語花香,段使者年紀也不小了,不如留在右北平安享晚年。如段使者願意,我亦可安排把段使者的家人帶到右北平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