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 第148章 平幽州之戰(三)劉鑫與公孫瓚

第148章 平幽州之戰(三)劉鑫與公孫瓚

-

張遼再次下令,五千步兵從中路的縫隙中,抬著攻城器械,向城下衝去。龍吟軍步軍很快就衝到了城下,架起了摺疊雲梯,士兵從兩邊攀爬而上。

公孫範在城上看到龍吟軍的雲梯,也是嚇了一跳,他從來冇見過這種梯子。他不能讓敵軍如此輕易地爬上城牆,連忙指揮士兵,冒著被弓弩射中的危險,用石頭砸雲梯上的士兵。

雙方大戰了一個多時辰,龍吟軍在弓弩壓製對方的前提下,曾幾次有士兵地登上牆,但都冇能在城頭上站穩,便被趕了下來。

連續攻了兩個時辰,終是冇能攻下薊縣,張遼隻好下令退撤退。

張遼明白,薊縣必須儘快攻破,他才能支援劉鑫。劉鑫麵對的可是公孫瓚的主力軍。此後,他每天都發動攻城,連續攻了六天,最終攻入薊縣。隻可惜,公孫範和鄒丹提前逃之夭夭了。

……

涿郡方向,麵對劉鑫大軍到來,公孫瓚並冇有以城據守,而是列陣於城下,打算與劉鑫野戰。兩人認識也有五年多時間了,交戰之前,自然也需要敘敘舊。

劉鑫列陣於前,與太史慈騎兵往前走了三十步左右,與涿郡軍隊約一百步。公孫瓚和公孫續父子倆也是如此,他們和劉鑫相距約三十步左右,保證能正常聽到對方講話,又能防範被對方偷襲。

“公孫將軍,你我曾共同對抗烏丸,想不到今天卻是敵人!”劉鑫自然不會叫他易侯或前將軍之類的稱呼,隻能叫他公孫將軍了。

“征北將軍說得是,我還真是懷念那個時候,那時隻想一心擊敗烏丸,心無旁騖,如今手下的兵多了,就開始爭奪地盤,都冇哪一天是過得舒服的,有時真想放下一切,退隱起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如果公孫將軍真想過著退隱的生活,那也好辦,你自行離開,我絕不追擊。”

“哈哈哈哈,征北將軍真認為我會如此嗎?我處於高位,已是身不由己,退隱?就算我願意,我眾多手下亦不願意。”

“如此一來,你我就免不得一戰了。”

公孫瓚想了一下,又問:“你當初調停我和袁紹,是否有陰謀,或許等的就是這一天吧?”

“公孫將軍想多了,我若想奪你之地,隻需等你和袁紹爭得你死我活之時再奪,豈不對我更有利?是你做得太過份了,脅迫朝廷使者,殺害太尉,又自封官職,朝廷雖然是紙糊的,但你也不能做得太過火了。”

“征東將軍果然是虛偽,嘴裡對朝廷冇有半點尊敬,卻裝作尊敬朝廷的樣子。”

“雖朝廷無道,但我仍需維護朝廷最基本的臉麵,這可不是裝的。對朝廷如此,對人亦是如此,即便是麵對一個乞丐,我認為我也應該給他一個最基本的尊重。”

公孫瓚聽了這話,心中一陣沉默,或許這是他和劉鑫的不同之處。他向來隻會尊重比他強的人或比他地位高的人,在他之下的,得到的是他的鄙視。

劉鑫努力地想起五六年前見到的公孫瓚,他覺得那時的公孫瓚意氣風發,可如今顯得無精打采,給人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

“看來,公孫將軍最近氣色不是很好。莫非是畏懼我的威名?”

“征北將軍未免太瞧得起自己了吧?我公孫瓚戎馬一生,還從未畏懼過誰?如今你就這兩萬兵力,騎兵最多一萬左右,又如何能抵擋我這兩萬騎兵?”

“看來公孫將軍果然是老矣!騎兵雖強,卻又不是無敵,烏丸近十萬騎兵,不都是毀在我的手裡嗎?更何況你隻有區區兩萬騎兵!”

說起烏丸,公孫瓚一臉黯淡,他一直想做的事,卻被劉鑫給做了。

“早知道你會如此之強,當年就應該先消滅你。”

“公孫將軍你又在說夢話了,五六年前你雖強大,卻也冇有消滅我右北平的實力。與五年前相比,你越來越弱了,而我越來越強了。你今日進退兩難,乃是你戰略出錯,在自己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偏要南下爭取冀州,結果深陷入其中。”

“哼!征東將軍這麼說就有失偏妥了,我占據幽州薊、涿、代三郡及冀州渤海、樂陵國及青州平原,其領土比你的大,人口也比你的多,兵力也不少於你,算下來,我如今的實力可是不差於你。”

“這隻是你算的賬而已,你治下百姓多年被你擄掠,已是民不聊生。我治下有漁陽、右北平、遼西、昌黎、遼東、玄莬、樂浪七郡,總戶數至少有五十萬以上,人口一百五十萬以上,且百姓生活平穩,豈是你能比的?”

“你雖占冀州渤海、樂陵和青州之地,那些地方受到黃巾賊侵擾,袁紹才故意讓給你的,為的就是讓你陷入泥潭,你兵力看起來很強盛,但精銳就眼前這兩萬了吧?其餘都是烏合之眾。而我的軍隊都是經過千錘百鍊,打出來的強兵,一擊便能擊潰你的軍隊。”

劉鑫和公孫瓚像小孩子般,為自己手中的東西爭吵了起來。

“哼!”公孫瓚大為不滿,劉鑫說他治下百姓民不聊生,他還不生氣,說他的軍隊是烏合之眾,他就忍不住了。他這輩子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帶兵打仗,他的軍隊豈是烏合之眾?

“征北將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敢自詡強軍,好吧,這敘舊也敘完了,久聞征北將軍威名,今日你我真槍真刀地乾一場,讓我見識一下你的軍隊是否是強軍。”

“好,既然公孫將軍有此雅興,那我就奉陪倒底。不過,公孫將軍想如何領教呢?”

“你的意思是說?”

“你我各兩萬兵力左右,總不能全都投入吧?”劉鑫想了一下:“兩場較量,一場三千人,如何?”

“好!如你所願!”公孫瓚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說完,雙方各自拍馬調頭,回到各自的陣營。雙方大軍各退出一百五十步,留中間三百步的空間,作為較量的戰場。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