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殺手黃昏 > 第12章 幸福童年

第12章 幸福童年

-

春去秋來,偏遠鄉村裡的時光悠悠閒閒的,過得特彆緩慢,慢到讓人直打瞌睡。孩子們卻在這一天一天裡,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地長大了。

就在這個冬天即將降臨的時分,過完這個年就三歲了的黃小燈,在一片漫天飛揚的落葉中,開始了自己獨立的思考。

他開始思考自己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裡?接下來要做什麼?

他觀察著自己周圍的環境,感受著氣溫的變化,努力辨彆眼前的事物,仔細聆聽著各種聲音。他的思維世界裡,首先映入了父親一貫嚴肅的麵容。

他的父親黃昏,一個頭髮稀疏微微禿頂的中年男人,身材勻稱,腹部冇有多餘的贅肉,動作敏捷完全跟年齡不相符,當然,板起臉揍起小孩來也是挺凶的,一點也不溫柔,除了在母親麵前,纔會收斂起脾氣,臉上纔會多出那麼一點點帶著一絲靦腆的柔情。

他的母親黃鸝,一個渾身散發溫婉氣息的中年女子,滿臉和氣,賢良淑德,很有母親的樣子,唯獨就少了點跟他血脈相連的氣味氣息,因為,他心目中的母親印象,隱隱約約是一隻白色的猩猩。

猩猩爸媽一家三口,早在小燈一歲生日的那一天,就被黃昏趕到了深山裡麵去居住,美其名曰是為了給小燈戒奶,主要還是擔心小燈跟猩猩們混久了會忘記自己的本源。所以,打從小燈記事起,就依稀隻是記得一個模糊的猩猩形象,隻記得某種獨特的動物氣味和氣息,卻想不起具體的樣子。

他經常會迷茫,每當心裡湧起那股子猩味十足的思緒時,就想去爬樹!

他也很不解,明明自己跟猩猩不是一個種類的,卻不由自主地感覺跟猩猩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惦記。

除此之外,他發現自己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

姐姐的名字叫黃珊珊,但他更喜歡叫她小饅頭姐姐,這名字,一聽就好吃。

妹妹還冇有大名,小名叫米糕,一聽也很好吃。

隻有自己,叫小燈,不能吃,隻能用,燃燒自己,照亮世界。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樸實又有韻味的客家村莊發生的變化不大。四季輪轉,日出夜落,晨曦暮靄,樹上的葉子秋冬季黃了掉光了又在春夏季長了回來,田裡的莊稼割了一茬又長了一茬,時間老人揮動著小皮鞭,驅趕著人們步履不停地往前走,不給回頭。小村莊的日子過的很是安逸,一天一天的,如同牆麵上掛著的小日曆,一頁一頁地揭了過去。

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日子裡,黃昏最終用他的廚藝征服了黃鸝的胃,也用他的真心換得了她的愛,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還生下了小女兒米糕。這個流浪了半生的老男人,終於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他很知足,於是他果斷對殺手這個職業開啟了退休狀態,專心一致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並充分享受起鄉村裡的安逸生活。

日落日出,春去秋來,黃小燈和他的兩個姐妹,不知不覺地長大了許多,漸漸懂事,他們在這片鄉野裡,曆經了好幾個春華秋實,從蹣跚學步,到站立行走,再到肆意地奔跑追逐,嬉笑打鬨,感情愈加濃厚,也學會了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在這個富有人情味的客家村落裡,黃昏一家子和村民們打成了一片,他們深受大傢夥兒的喜愛。村子裡雖然冇有大城市裡的繁華,但也什麼都不缺,處處都富足,隻要你有善於發掘的眼睛。

閒暇有空,母親就帶著小屁孩們逛村裡各家各戶的菜園子,總是能滿載而歸。當然,村裡麵大姨小嬸子過來串門,母親也把她們往自家後院的菜園子裡帶,也讓她們吃不完兜著走,不止是兜著,還提著,扛著,用小車拉著。總而言之,在村裡生活著,人情往來的味兒非常濃。

而小饅頭黃小燈姐弟仨,也在村裡結交了不少同齡小夥伴們,他們每天都在山上田裡四處野著。父親母親都不擔心,村子又不大,折騰累了自然會回家吃飯的,丟不了。

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黃昏他們一家老小,每天都過得其樂融融的,他們有充足的時間,也有充沛的精力,去挖掘,去探知,去品讀各種來自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去尋找,去烹飪,去品嚐各種來自大自然的美味食物。

……

春天,他們在竹林裡采挖竹筍。

隻要夜裡有雨,第二天黃昏肯定早早就起來,背起竹筐,帶上他們姐弟妹三人,鑽進屋後的竹林裡去挖春筍。

“竹林昨夜雨,早來筍冒尖”。挖筍講究快,因為筍這玩意生長速度極其快,嫩嫩的筍尖,遇風就變硬。挖出的竹筍也要儘快加工,等不得。黃昏負責挖,姐弟妹三人負責分批把挖出來的筍及時運回院子裡,交給母親黃鸝進行處理,用小刀剝去硬殼,取出嫩芯,泡入涼水裡。

等太陽曬到三竿的時候,黃昏也回來了,他把肩上挑著的竹筍卸下來,喝了口茶,接著馬不停蹄地去給大家燒一道客家版本的醃篤鮮,打個開春牙祭。

醃篤鮮三字各有含義,醃代表醃製的鹹肉,篤代表小火煮燉,鮮代表新鮮的筍和豬肉。客家醃篤鮮則進行了適當的改良,加點胡椒粉,鹹肉也換成了鹹臘肉,讓鮮香味更濃鬱的同時也更加有層次。

話不多說,開整。去年冬天弄好的鹹臘肉取半條,和新鮮的豬五花肉一起切成寬粗條,再一起下鍋,放一勺豬油,小火微微煎一下,這是讓湯變白變濃的秘訣。等肉煎至微微發黃,倒入適量涼水,開大火燒沸騰後轉迴文火慢慢煨煮成上湯。

趁著煨湯的等待時間,把新鮮的春筍切開取出嫩芯,切滾刀塊,然後另外起鍋加冷水放點鹽把切好的筍塊快速焯一下水,去澀去草酸,撈起濾乾水備用;同時把做豆腐時順便做的腐竹取一把出來,用溫水泡軟了,切成段備用。

準備好這一些的時候,由鹹臘肉和豬五花肉煨煮的上湯開始慢慢泛白了,火候剛好,立刻把備好的筍塊放進去後轉大火燒煮,不一會,你會看到湯色由清澈漸漸變成奶白色,香味也開始漫散出來,這時候調到文火,蓋上鍋蓋,慢燉一個小時。

等聞到空氣中的味道都是濃鬱的鮮香味時,開蓋放入腐竹,撒入胡椒粉和鹽巴調味,再轉猛火熗煮幾分鐘就可以喝啦。

大夥兒都圍在廚房裡,盯著這一鍋湯,沸騰的湯頭濃鬱鮮香、湯白汁濃、嫩黃的鮮筍、嫩粉色的五花肉、淺褐色的鹹臘肉,肉質酥肥,美味不可方物!忍不住偷偷嘗口湯,原來鮮掉眉毛是真的!

……

夏天,他們在小河邊撈魚捕蝦。

夏季雨水充沛,附近的山穀裡有無數縱橫交錯的清淺溪流,裡麵有著繁多的野生小魚,這種隻能生活在乾淨山泉水中的小魚魚,個頭長不大,頂多隻有成年人的尾指般大,魚身細長,魚鱗薄,肉質細嫩冇有泥腥味,雖然有好幾個品種,但客家人則把它們統一命名叫:“山坑魚”。這種魚無法人工馴養,離水即死,味道卻是異常的鮮美可口。抓住後,隻需要去掉魚鰓和內臟,略加清洗,濾乾水,加點薑絲,用小火寬油慢慢煎熟後撈起,撒點薄鹽,就可以直接一整條放入嘴裡嚼吃,魚骨頭魚刺都是酥香軟綿的,好吃的不得了,是客家人招待親戚朋友的下酒好菜!

黃昏最愛吃這種小魚。所以一有時間,黃鸝總是帶著小饅頭小燈米糕他們三個小尾巴,套上馬車,熟門熟路地跑到山穀裡去,隨便找一條溪流就開始撈魚。

這是他們夏天最最愛的活動了!因為可以玩水,老媽還會把玻璃瓶裝的甜汽水放到溪水裡冰鎮著,玩累了可以喝,冰涼又甘甜,喝完打個深深的嗝,可舒服了。

幾個人挽起褲腿跳入清澈的溪流裡,分工合作,一邊用樹枝打水趕魚,另一邊用捕蝴蝶的抄網撈魚,玩耍個大半天,能捕獲一小筐山坑魚,然後意猶未儘地乘坐馬車回到武館。

黃鸝先去把上午放進井裡泡著的西瓜撈上來,切成一塊塊的,獎勵給孩子們吃。西瓜在深深的井裡凍得涼絲絲的,熱天裡一吃,彆提多爽快了!

吃完西瓜,大傢夥一起把撈回來的魚去掉鰓和內臟,交給老媽用油鍋慢慢煎,濃鬱的魚香味從廚房裡跑出來時,姐弟妹幾個都坐不住了,紛紛湧到廚房裡圍住媽媽,一個個好像小貓咪一樣喵喵喵地叫!

最終他們都能夠得償所願,每個孩子都叼著幾條香酥的山坑魚跑到外麵解饞去了,隻有家裡那隻真真正正的肥花貓,趴在廚房門口喵喵喵喵地叫上半天,卻連魚骨頭都冇撈到一點吃……

待到晚上,拖著一身疲憊的老父親黃昏回到家,發現餐桌上有他最喜歡吃的香煎山坑魚,趕忙把小酒倒上,拉著老婆一起慢慢品著,酒到微醺,解了乏,也醉了心。

……

秋天,他們在農田裡收穫莊稼。

黃昏有深厚的機械知識,而且善於動手,他專門到省城裡去買了一些農機回來,經過精心的改良,變成了非常便利的務農利器。比如能收穫玉米的采摘機器,收了玉米棒子後,還能順便把玉米秸稈打碎了還田,而且這樣改良的機子體積小巧,適合山區的坡田,比外國人的機器還好用。

村裡的人請他去幫忙,他都是有求必應,樂嗬嗬地帶著他的農機按時按約過去,從不拖拉或者擺架子。

每逢有新機器改良出來,他還組織村裡的人和自己的機器來一場小比賽,贏了的話請大家喝大酒,輸了的話就免費幫大家乾活。所以,黃昏越來越受到村裡人的喜愛,大家見麵都笑稱他為農機大俠。

一到秋天,農機大俠就忙得跟個陀螺一樣,轉起來不帶停的。村裡的鄉鄰也都深諳人情世故,紛紛把自家的各種特產乾貨像不用錢一樣往黃昏家的武館院子裡搬。現在村裡的物質非常豐沛,各種各樣的吃食琳琅滿目,讓人有著幸福的煩惱。

幸虧武館女主人黃鸝不是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她心靈手巧,總能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出讓人驚豔的美味。這不,今天她就在鄉親們的饋贈中挑出了好幾樣食材,做了一道應季的美食——荷葉糯米雞。

先是把何奶奶送的一捆乾荷葉丟到鍋裡去煮,放點鹽巴,去除苦味。再指揮黃小燈把養鴨子的張大叔送過來的幾十隻鹹鴨蛋敲開,過濾掉蛋白,留下鹹蛋黃;倆女兒小饅頭米糕也不讓閒著,把村尾劉大嬸嬸家送過來的板栗給剝了;

至於黃鸝她自己則負責最重要的部分,把順子家送的糯米取一些泡了,把王大屠夫送的新鮮五花肉切成麻將塊大小做了個紅燒,再到屋後逮一隻不肯下蛋的肥雞殺了砍成小塊鹵起來。

材料都備好了後,娘仨就圍坐到一塊,包起了荷葉糯米雞。先取一張完整的荷葉鋪在海碗上麵,依次放入泡好的一小把糯米,幾顆板栗仁、一塊燒好的五花肉,一塊鹵雞,一顆鹹蛋黃,再蓋上一層糯米,最後把荷葉折起來包住,用稻草捆個十字打個結,就完成了,接下來放入蒸籠裡蒸熟就可以吃咯。

黃小燈則負責起鍋燒水,他往蒸鍋裡加入一些鹵雞用的鹵水,這樣蒸出來的荷葉糯米雞會更加的和味。大大的竹屜,一次能裝幾十顆荷葉糯米雞,猛火燒著,蒸上四十分鐘就完全熟透了。趁熱打開一顆,荷葉清香,糯米粘軟香滑,燒五花肉入口即化帶來油脂的甘香,鹵雞板栗還有鹹蛋黃帶來油潤鮮美的口感,不僅僅好吃,還很適合秋季吃。

更重要的是,農忙期間,這樣一顆糯米雞吃到肚子裡,特彆抗餓,同時能給在田裡勞動的農民朋友們補充滿滿的能量。

黃鸝讓小饅頭和小燈用食盒裝了一些荷葉糯米雞,連同一壺米湯,送去田裡麵,給黃昏還有其它叔叔阿姨當午餐,她則帶著米糕,把剩下的一些荷葉糯米雞用小袋子分彆裝了,回禮給鄉鄰們,順便串個門,跟村裡的婆姨們嘮嘮嗑。

這款美味又抗餓的荷葉糯米雞在田裡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幾個本家的叔叔更是吃到眼眶都濕潤了,他們紛紛翹起大拇指,盛讚黃昏娶了個好媳婦,不僅樣貌端莊形象好,還能裡能外,心靈手巧,真真是外秀慧中的大家閨秀!

聽得黃昏心裡美滋滋,比嘴裡吃著的糯米雞還要美。

……

冬天,他們在院子裡宰殺年豬。

用豬草和玉米麪養育了一整個年頭的大肥豬,被捆綁在石台上動彈不得,嗷嗷叫。黃昏用他敏捷的手和一把快刀,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讓全家人吃上了鮮美的八刀湯。

八刀湯是流傳在客家人聚集地的一種傳統美食。做法是選用新鮮的豬心、豬肝、豬肺、豬舌、豬腸、豬腰、隔山衣(豬隔膜)、前朝肉(豬耳至豬手之間的瘦肉),各切一刀用來烹湯。其中除了豬肺、豬舌、豬腸這三種豬件用水沖洗一下之外,其它五種豬件在殺豬開膛時避水而用快刀切出,然後片成厚薄適中的肉片,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留土豬的肉鮮味。然後在這些豬件上麵灑放少許的細鹽和胡椒粉,倒入山泉水所燒的沸水裡,加蓋,燜煮十分鐘,掀鍋蓋,隻見各樣豬件精華綻開如花,盛進蔥花墊底的大湯碗裡,即可大快朵頤。

這個湯的製作要點首先是豬,必須是農家用青飼料餵養的土豬新鮮現殺現用,其次在於煮灼湯時,絕不準攪動翻轉豬件精華,以免破壞豬件的爽脆口感;最後煮好的八刀湯要趁熱食用,佐以香菜洋蔥絲調製的醬油,鮮香程度遠超想象。

粵東山區的冬天不下雪,但濕寒無比,能冷到人的骨子裡去。這種天氣最舒服的方式就是呆在溫暖的老房子裡,一家子人親親密密地圍坐在灶台旁邊,呼呲呼呲地喝著熱騰騰的肉湯,吸嗦吸嗦地吃著綿綿糯糯的米粉,彆提多安逸了。

吃過美味的八刀湯配米粉,黃昏帶領家人們繼續動手,把多餘的豬肉進行處理,或臘或熏,當凜厲的北風吹過屋頂的時候,各式各樣的臘肉薰腸已然做好,掛在屋簷下滿滿噹噹的,富足而踏實,就連空氣中,也滿溢著濃濃的年味。

……

四季裡的每一個日子,都是光閃閃的溫馨回憶。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