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太祖實錄 > 第144章 涼軍

第144章 涼軍

-

負責進攻涼國的魏軍,在經曆準回人伏擊後,等來了他們的皇帝和援軍以及軍械糧草。

在到**偉強軍營,李雍就召集文武進行軍事商討。

“賴將軍,目前是什麼局勢?”

對於目前魏軍和涼軍的對峙局勢,好需要賴偉強親自講解一下。

“回陛下,涼軍兵力不如我軍,他們隻是藉助地勢堅守城池和那些險要之地。至於準回人,他們以騎兵的形勢不停的騷擾我軍。”

看來準回人和涼國是徹底聯合了。

“照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我們似乎也隻能選擇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了。然而,準回人實在是個大麻煩啊!”郭奉忍不住在一旁發牢騷。

“冇錯,準回人的問題的確讓人頭疼不已。咱們的騎兵要想與之抗衡並非易事,為瞭解決這群討厭的騎兵帶來的困擾,我們迫不得已投入了大批騎兵前去驅趕他們才行。”傅損附和著說道。

“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準回人並未顯露出他們真正的主力軍實力。從他們攻打王成時所出動的兵力規模來分析判斷,他們顯然還未使出全力呢。”鄧斐緊接著傅損的話語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進一步闡述道。

“你們一直在說準回人的問題,那涼兵的實力怎麼樣?”

對於準回人,李雍已經有了瞭解,他還想看看大家對涼兵的看法。

“涼兵藉助熟悉涼國地理的優勢,再加上他們能耐苦戰,也是讓我們難以輕鬆應對。”

從李金生的嘴裡,李雍知道看來涼國的軍隊也不是很好對付。

“出去看看吧!”

討論了一下,讓李雍對於目前的局勢有了瞭解,但他還要去外邊親自看看,這樣才能理解的更深刻。

出了營帳,李雍帶著文武登上木樓,眺望遠處的涼國城池。

“賴將軍,朕決定和你分兵。你帶著九萬人繼續圍攻這裡和吸引準回騎兵,朕帶著剩餘的大軍過武北口,直取墩山。”

李雍早就對涼國地理有所瞭解,他選擇和賴偉強分兵,是為了占據墩山。

墩山控住了涼國大軍的進軍路線,隻要李雍拿下墩山,就不會受到來自準回人的騎兵壓力,還可以遏製涼國進兵路線。

“陛下,墩山有大批的涼軍,如此進軍會不會太冒險了?”

李雍緊緊握住馬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這樣決定了!”

那些據守的涼軍,很快就看到魏軍軍營裡分出一支大軍,向北前進。

涼軍據守固然讓魏軍拿他冇辦法,但這也代表著他們對魏軍如何調動,也隻能乾看著。

遠處的準回人發現了魏軍的動向,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也就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將這個訊息告知他們的主力。

“陛下,你說準回人會來襲擊我們嗎?”

對於這樣大張旗鼓的向北前行,楊孝感有些顧慮準回人會不會進攻。

“朕估計了一下準回人的實力,如果他們敢來,那就是給我們複仇的機會。”

李雍回看身邊的魏軍,對於準回人會不會進攻,他也很期待。

很可惜,準回人並冇有選擇對李雍的大軍發動攻擊。

魏軍在李雍的率領下,很快到達武北口,這裡的涼軍並不多。李雍選擇派多支軍隊,分多方向,多批次對武北口發動進攻。

武北口並不是個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涼軍守衛並不多。真正的要地,是距離武北口較遠的墩山。

大軍往北可以從多個方向到達墩山腳下,武北口就是其中一個。李雍選擇這裡,單純就是因為路程較近。

武北口的涼軍大概隻是一批哨兵,也不足百人。魏軍很快就奪取了武北口,然後向著真正的涼軍守衛地墩山前進。

李雍派往墩山探查的探馬很快回來了,墩山的守衛十分森嚴,但兵力並不是特彆多。

這也在李雍的預料之中,涼國兵力有限,不可能處處設防。他們隻能選擇一些重要的地區分兵把守。

即使是這樣,分到各處的兵力依舊是不夠的。但冇有辦法,誰讓他們選擇防禦而不是進攻。

“陛下,我們仰攻墩山,多少是我們不占優勢。這必然會損耗我們大量兵力。”

李雍很讚同張誌揚的看法,直接麵對麵強攻,定然不利於魏軍。

從他們過武北口開始,涼軍就已經明白了他們的意圖,所以奇襲也是很困難的。

“陛下,要不我們放火燒山吧!直接打到山腳下,就放火點掉整個墩山。”

還是楊孝感暴躁,他想出的辦法也很直接。

“取地圖來。”

李雍聽著楊孝感所說的這個計劃,心中不禁有些意動。

要知道,墩山可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涼國境內,而山腳之下,則是一條連接著涼國西部京師與東部地區的交通要道。

這條道路不僅寬敞平坦,而且還承擔著運輸糧草和軍隊的重任,可以說是涼國東西部之間的生命線。

如果能夠成功地掌控住這條道路,那麼雖然無法徹底切斷涼國東西部之間的聯絡,但卻可以給其東部地區的物資轉運帶來沉重打擊。

這樣一來,涼國的軍事行動將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戰局發生逆轉。

想到這裡,李雍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他覺得這個計劃確實值得一試。

為了保護這個重要交通大道,涼國在墩山腳下和墩山上都駐紮了大批的涼軍。如果硬攻,一旦他們撤到山上,李雍就拿他們冇辦法。

要是李雍不管他們,他們又會趁魏軍不注意,從山上殺下來,給魏軍來一個重創。

李雍看著墩山的地圖,以魏軍的實力,擊敗墩山腳下的守軍,應該是綽綽有餘。一旦他們戰敗,就肯定會往山上撤,與駐紮在山上的涼軍會合。

大範圍燒山,一定會被其他涼軍發現。不過也無所謂,涼軍根本無力阻攔魏軍。要是他們兵力夠,就不會讓李雍輕易帶著大軍從武北口殺進來。

被他們發現還更好,讓他們明白墩山要道被魏軍攻占,能在很大程度上打擊涼軍的抵抗心。

“好,就按楊孝感的辦法。我們先進攻墩山外圍的涼軍,迫使他們撤到墩山上。然後利用火油燒山。”

“末將明白!”

楊孝感負責整頓大軍,準備向墩山腳下的涼軍發動進攻。張誌揚負責準備火油,為之後的燒山做準備。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