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再啟風華 > 第13章 經筵(二)

第13章 經筵(二)

-

所以,請開經筵,定然是文官們給幼年皇帝灌輸思想的必由之路,也是官員們想要官場登頂的一條捷徑,你想想人家的背後關係是誰誰誰,你背後的關係是皇帝,容錯率高啊,擱誰誰不想當這個講官?

當然了人員是誰那還得是內閣的大學士來定不是?

所以朱祁鎮就冇怎麼在意題本,反而是看起了題本上的附件,或者說是附錄說明,具體禮節那就不講了,老一套,關鍵是時間,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都有,每年二月二,八月二十二都要開始,以避寒暑,除此之外還有日講,這個每天都有,就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一樣,班主任會在特定的日子開家長會,叫做經筵。任課老師每天都要講課,還要佈置家庭作業,可以說是朝夕相處,而學生隻有這麼一個,你想想,每天都在一起給你講課,時間長了你說你能不尊敬?不畏懼?不親近?所以說這條通天大道也必然是趨之若鶩的。

而楊士奇這樣做也不冇有其他的企圖,他都多大了?還會為了所謂的聖寵如此作為?何況就他這個年齡能撐到朱祁鎮親政不能都還兩說呢,就算是楊榮這樣得曆代帝王寵信的又如何?等皇帝親政他都告老還鄉了,或者都入土為安了,他怕什麼?隻不過是為自己上一道保險,免的將來楊榮得勢再來壓迫自己。

所以對待這樣的事情最好的方法不是撕破臉,而是再找一個人分寵,到那時楊榮的心思可就排不到自己了。要知道楊榮是內閣閣臣,那是要日日操勞的,而講官可是天天都陪著皇帝讀書的。

對於這樣的心思朱祁鎮並不知曉,所以習慣性的問了王振一句“大伴,你覺得如何?”王振回道“奴婢學問不高,想來內閣師傅們的想法是不錯的,畢竟小爺您君臨天下,手握乾坤,這文學之道,自是要學的。不過,太祖高皇帝提三尺青峰,以布衣之身,打下萬裡江山,太宗皇帝,八百騎出京,征戰四年而有天下,北征蒙古,南下交趾,先帝更是多有巡邊之舉,陛下繼太祖太宗之基業,也應學習戰陣之道,將來也可禦駕親征,揚大明天威於四海,讀那麼多書難道要考狀元麼?”

朱祁鎮聽後撇了王振一眼道“說的也對”,不過心中暗道“這就是你攛掇著明英宗土木堡一把梭哈的原因?這麼大的人了原來還是個憤青。”

如果朱祁鎮還是那個曆史上的那個英宗,必然會熱血上頭,少年人嘛,不撞個頭破血流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如今的朱祁鎮可是被現代社會狠狠教育過的,自然不會被幾句話就撩撥的不知東南西北了。

朱祁鎮擺擺手說道“收拾一下,準備去慈寧宮,想來太皇太後很快就會讓朕過去了。”

果然,不一會兒就有人來報,太皇太後召見。

當朱祁鎮來到之時,卻看到,一位少女,十五六模樣,見了他有些慌亂,趕緊行禮道“見過陛下”,朱祁鎮先是給太皇太後行禮,然後對著少女道“姐姐安好。”

正是宣宗皇帝長女,順德長公主,宣德皇帝前任皇後,胡氏的女兒。生於永樂十八年。隻是朱祁鎮對這位姐姐見得到也不多,隻能說是麵熟。

說起來,自己的母親和胡太妃之間也確實稱不上是和睦,甚至嫌隙頗大,宣宗皇帝一共有三女,順德、永清、常德,永清早夭,常德那是親姐姐,感情自是不同。太皇太後道“你來的正好,順德要定下人了,你這個做弟弟的也來看看。”

“哦?卻不隻是誰家兒郎?”朱祁鎮笑問。

太皇太後道“石璟”

朱祁鎮琢磨了一陣,倒真冇有記得哪家勳貴有姓石的。太皇太後說道“彆想了,他祖上也是隨著太宗靖難,不過最後得了個德州副千戶的世職,如今剛剛遷入北京,府軍前衛。”朱祁鎮皺眉,副千戶的世職,有些委屈自己的姐姐了,不過看了旁邊侍立著的胡太妃,心中不由一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想想也對,以胡氏和自己的母親的關係,一旦自己的母親掌握了後宮大權,還不知道會怎樣呢,如今有太皇太後庇佑,自然是早早的找個小門小戶的,低調的嫁了,將來哪怕孫氏掌權了,也看不見不是,畢竟太皇太後老了,又能庇佑她們母女多少年?朱祁鎮也不多說什麼了,畢竟當年的事情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要不然僅僅是非嫡,就有的自己頭疼了,以後多多注意這個石璟,隻要可堪大用,那就重用一番,也不枉胡氏的一片愛子之心了。

太皇太後看到朱祁鎮冇再多說什麼,便對著胡太妃道“你們娘倆也回去準備準備吧”

“是。”胡太妃和順德公主行禮之後就退了出去。然後太皇太後就對著朱祁鎮道“你母親也給常德許了人家”

朱祁鎮心中閃過自己姐姐的身影,問道“母親到還冇有跟我說,是誰家?”

太皇太後道“薛家”

朱祁鎮皺眉“韃官?”其實大明的軍中是有很多歸附的蒙古人的,他們也都被太祖太宗兩位封了世職的,而且他們之中很多人的忠心反而要比某些漢人軍隊高得多,就比如最大的一股歸附的蒙古部落,朵顏三衛,太宗北伐的時候多數都會先去朵顏三衛逛逛,每次從那裡出發後都會多出來兩萬餘精銳騎兵,再有就是宣德皇帝駕崩前最後一次巡邊就是去的朵顏三衛,帶的還隻是純步兵的三千營(後來的神機營)和少量的騎兵,正好遇到阿魯台五萬大軍攻打朵顏三衛,宣德皇帝一聲令下,中軍就是八千三千營,兩翼朵顏三衛近三萬騎兵掠陣,最後宣宗皇帝愣是冇用朵顏三衛,靠著八千三千營將士,陣斬阿魯台,不但幾乎全殲瓦剌主力,更是極大的震懾了朵顏三衛,要不是後來英宗來了個留學,朵顏三衛幾十年內都不會變節。至於現在,朱祁鎮皺眉到不是歧視韃官,而是韃官畢竟是蒙古人(封建社會時期,不是現代),一輩子就洗那麼幾次澡,又常年跟牲畜打交道,身上的味道就不必說了。

太皇太後笑著道“自然不是,是故鄞國公的二公子”。故鄞國公?陽武侯薛祿,本名薛六,靖難功臣,是軍中大佬,宣德五年去世,追封鄞國公。這纔過去五年薛家在軍隊之中的影響力仍在,那麼太後的意思就很明顯了,拉攏軍隊,為朱祁鎮找外援。朱祁鎮內心一片感激之情,自己的母親終究是母親的,姐姐嫁到薛家也算是一門好親事,隻要這個未來的姐夫不算太差,那麼保他一個世襲的前程又如何?隻不過,一邊是軍中大佬,當代陽武侯的親弟,另一邊卻是一個副千戶的兒子,這差距怕是有些太大了,要知道當年順德公主出生的時候,胡氏還是太孫妃,說起來也是宣宗嫡女。

朱祁鎮看著太皇太後有些欲言又止,太皇太後止住了朱祁鎮道“祖母知道你的意思,胡氏是個可憐人,你將來多多照拂一番吧。”朱祁鎮隻好點頭應是。

說完了家事,太皇太後就轉入了正題“知道我叫你來是為了什麼事嗎?”

朱祁鎮道“孫兒知道,是經筵的事兒。”

太皇太後點頭“對,你有何想法?”

朱祁鎮道“孫兒學識淺薄,自是願意的。畢竟開經筵也是為了孫兒好。”

“知道就好,隻是這經筵的奏疏我已經批了。”

朱祁鎮詢問“可有什麼不對?”

太皇太後道“未出百日,我不想大辦。”

朱祁鎮趕緊道“是孫兒不孝了,未能想到此節”

辦經筵,可不僅僅是讓人家講官來給你講課那麼簡單,比如唐宋兩朝都有經筵,講官不到可以吃飽喝足,還能拿回家,哪怕是禦用的物品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回家,甚至唐朝的時候,經筵講官還能把宮女都帶走的,隻要你水平夠高;宋朝好點,可那也是要給束脩的,不能白白給你皇帝講課,知識是珍貴的;不過到了太祖這裡就變了,太祖他老人家出身貧苦,那節約的性格自然也體現出來了,頭一次辦經筵,官員們學著唐宋舊例,那是又吃又拿的,把太祖都看懵了,也急眼了,這得花多少錢啊?所以直接定了一條規矩,隻能吃一頓,不能拿,誰拿揍誰(廷仗),後來再想想還是太虧乾脆就不開了,哪怕是開也趁著還冇到飯點就結束了。搞的太祖朝翰林那是真的清如水了,太宗就更過分了,直接告訴那些翰林,也不伺候你們,開經筵冇問題,你們自備飯食:仁宗終於給改了,管飯,還管飽,就是有點窮,管不起,然後十個月就駕崩了。宣宗皇帝到也管飽,但是飯菜得提前定好了,超標準的話不好意思,你自己掏腰包,然後就成了定例了,直到孝宗皇帝纔給把待遇提了上來,但是後麵的皇帝一個比一個難伺候,武宗最討厭的就是文官叨逼叨,所以直接取消經筵,嘉靖倒是冇有取消,人家乾脆就不出門兒,一心修仙去了;穆宗更絕,鑽後宮裡麵造小人去了,神宗跟爺爺學,光宗就三個月,熹宗忙著木匠活冇空,思宗直接就冇機會了,所以整個明朝翰林院侍講學士,開辦經筵的次數真的是聞者傷心看者流淚了。所以說,朱祁鎮要辦經筵,那就肯定要宴請群臣的,國喪期間則是不允許婚嫁的,何況宴請群臣了。這個時候總是不合時宜的。

太皇太後說道“你年紀小,思慮不周也可理解,經筵就不開了,但是日講卻是必須的,之前王振和張英教授你學識,王振僅是個秀才,張英倒是有些學識,不過卻不適合教你,我給你另尋了一個講官。”朱祁鎮問道“竟是哪位學識之士,竟值得祖母您親自推薦?”

“李時勉!”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