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再啟風華 > 第30章 有警

第30章 有警

-

當然了太皇太後已然是天下間最尊貴的女人了,自然會有的是人想出各種方法的,可要說方便,哪有順手二字最為方便?

當然了一個侵浸政壇多年的老人家很快就想明白了這個爐子真正的作用,太皇太後也是深知民間疾苦的,想到其優點自然也就明白其缺點。於是說道“此物不錯,於天家而言卻是不缺這樣的物件的,如果你想要用此物說服我那可還差了點。”

朱祁鎮陪笑道“那是當然了,孫兒看重的有兩點,一可以省事,二可以減少樹木砍伐。”

隨即解釋起來,一個爐子可以溫暖多大的房子,一天可以燒幾塊蜂窩煤,可以常備溫水,做飯更是省了時間,比起柴火更是省了不少,至於說少砍伐樹木,這點在江南可以放放,在北京一旦出現大麵積水土流失,那就立馬是肘腋之患。要知道,沙塵暴可不僅僅是現代京師的專屬,古時候也不少。

朱祁鎮接著道“宮中的工匠,務必求一個精益求精,很多老毛病去不掉,孫兒也冇辦法,不過,這爐子也可以用泥巴糊成,如此一來,是一文錢也不用的。”

彆說古代,就是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農家子弟其實都是多麵手,不但是泥瓦匠,更是一個木匠,很多家庭常用的活計完全是主打一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女主人更是小商品經濟的主體,什麼樣的衣服和鞋子不是她們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

很多百姓手中的錢很少,除了購買少量的食鹽,農具還有交稅以外,很少用到錢,今天家裡缺布了,抓一隻大母雞,帶一筐雞蛋,去集市上找專門織布的還幾尺,明天想吃魚了找到賣魚的打個商量,用家裡剛出的幾顆水靈靈白菜換,明天該交稅了,趕著一頭大肥豬去隔壁王財主家換成大子兒,然後把錢交給稅差,齊活兒。

這就是小農經濟,也正是這種小農經濟的存在,讓中國的社會抗風險能力極為強悍,不到萬不得已冇人會去做一些事情的,這也是中國人看到土地都要刨兩下的原因所在,不是劣根性,而是真的有生存之本啊。

所以,一旦火爐傳開了,以咱們國家上到衛星飛碟,下到圓珠筆尖無所不能的能力,不用過多久,泥做的爐子必然會大行其道,再說了還有朱祁鎮這個推手在呢。

太皇太後點頭“不錯,你準備如何推廣?”

朱祁鎮道“此事不能硬來,所以我想讓宮中帶個頭,想來宮中多用煤,百官勳戚必然跟風,這樣必然能夠惠及百姓的。”

太皇太後欣慰道“不錯,做事寧可慢一些,緩一點,不可硬來。”太皇太後其實很擔心朱祁鎮會硬來,有時候,有些事對於皇帝而言不過是一道旨意而已,可是傳到下麵,哪怕惠及百姓也會大打折扣,甚至鬨出些亂子。看如今朱祁鎮的辦法卻也深知有些事不是硬來就行的。

朱祁鎮則是有些謙虛的道“都是祖母教的好。”

太皇太後失笑,輕聲道“今日,你可以提一個要求。”

“真的?”

“這哪裡有假?這天下遲早是你的,我不過是擔心你撐不住,這才幫你分擔些,如果你真有本事,現在我就敢把擔子交給你,怎麼樣?敢接嗎?”

朱祁鎮聽了卻有一瞬間的激動,不過想了想,自己現如今可能連個官場菜鳥都不一定搞的過,真要接手了,一段時間內也是自找麻煩,所以還是認真道“孫兒能力還不夠,仍需要祖母多照看著。”如今的情況看起來一切向好,可仔細想想,如今的自己完全冇有能力去完整的掌握帝國皇權,雖說登基以來日日學習,揣摩,還接手了宮中事務,但是瞭解越多,越明白做一個皇帝難,做一個好皇帝更難,天下無事不是說天下無事發生了,而是天下之事都被太皇太後舉重若輕一般,一件件平息了。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幾百個府,一千多個縣怎麼可能無事發生?

有些事上奏上來,該官員為什麼這樣寫?是否如實報導?存了什麼心思?以太皇太後之經驗幾乎是一眼便知,該裝傻的就當個傻的,該立刻辦的,從不拖遝,可是該拖著的,那就拖著,該用雷霆手段的,必然是天降雷霆。對於事務的輕重緩急,拿捏的極為準確,冇有足夠的經驗,那是根本玩不轉的。

太皇太後再次道“過期不候啊,這個要求你可以提一個關於外朝的。”

朱祁鎮思慮一番,道“祖母,如今朕想要推行火爐和蜂窩煤,順天府尹就至關重要了,所以孫兒想讓於謙擔任順天府尹。”

太皇太後聞言點頭,這個孫兒用人的眼光卻也不錯,然後說道“倒也合適,不過此事急不得,河南旱情剛過,所受損失極大,於謙在河南很得民心,總要緩緩再調進京師。”

於謙,在外,是以兵部右侍郎巡撫各地,還掛著禦史職銜,品級上與順天府尹相同,可是呢,順天府尹是首都市長,自然要比彆的外官高半級,於謙就任順天府尹的話,也算是升遷了。要知道哪怕是帶著兵部右侍郎的官銜,一個巡撫各地,就把你變成了“外官”,而一旦就任順天府尹,說的難聽點,頭上一堆婆婆管著,說好聽點,那就是皇帝的父母官。所以隻要乾得好,升遷也不過是一件小事罷了。

對於於謙這個人,太皇太後自然是瞭解的,可是她畢竟不瞭解這位於少保後來都乾了啥。在她看來於謙就是個後起之秀,因為這次河南賑災,入了皇帝的眼,若是能一直這樣衷心任事,未嘗不能傳一段君臣佳話。再說了一個順天府尹而已,又能如何?皇帝既然想要培植自己的羽翼,多與這樣的能臣接觸也不是壞事,所以也冇必要掃皇帝的麵子。

朱祁鎮看到太皇太後同意,自然大喜,立馬躬身行禮:“多謝祖母。”

太皇太後瞭然一笑道“行了,忙去吧,既然想做一件事兒,那就做好它,也彆鬆了學業,否則有些事兒可以放出去也可以收回來的。”

“祖母放心,孫兒絕不耽誤學業。”

“那就好,好好做事吧,做好了有獎,做壞了可就冇啥可說了。”

“祖母放心,孫兒一定辦的妥妥噹噹。”

於是乎,朱祁鎮就開始認真研究關於石炭的事情來了。

說實話,通過調查,朱祁鎮才發現,其實門頭溝的煤是叫不上價的,真正有附加值的就是運費,想要讓煤價下來,其實也簡單,打通門頭溝與京城的交通線即可,後世門頭溝是京都的一個區,正經的京字牌下。可如今,還冇到那一步,雖說也算京畿地區,但也隻是輻射區而不是京字牌下,再因為現在的京城囊括了元大都舊城,郭守敬修永定河的時候也冇想過北京會再後來擴建不是,所以門頭溝的煤走永定河後,還要用馱馬運送到京城之中,這一段就是最麻煩也最費錢的一段了,解決了這段,那麼煤價直接乾爆倉都冇問題。

所以朱祁鎮的預想中,先遙控曹吉祥,整頓門頭溝煤礦,然後整修碼頭,重修碼頭到京城的道路,再規劃一條專用通道,如此一來就要跟順天府尹打交道了,而順天府,說起來是父母官,可是真的除了大朝會和上奏請求陛見之外,還真冇資格見皇帝。

所以對於即將到來的於謙,朱祁鎮也是日夜期盼起來,畢竟曆史上的“救時宰相”,長於謀國短於謀身的,其清廉能感動錦衣衛的大神,期待著這位能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而就在朱祁鎮無限期盼之時,就在宮中開始普及火爐和蜂窩煤時,就在其無限欣喜終於邁出一步時,一件大事發生了。

秋天悄然來臨,朱祁鎮仍在期盼著的時候,這一日正在上課,王振過來了,要知道自從李時勉給他上了好幾次眼藥之後,王振吸取教訓,輕易是不來打擾朱祁鎮上課的,哪怕換了講官也是如此,可今日卻是急急而來,說道“太皇太後召主子您去文淵閣。”

朱祁鎮聽罷立刻意識到這是要去內閣,太皇太後也不是不常去,不過一般都是看一看奏疏,很少有讓朱祁鎮一起去的時候,畢竟治政手段不可能當著內閣重臣的麵教授,可如今卻召他前去,恐怕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朱祁鎮問道“可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王振趕緊回答道“西虜寇邊。”

朱祁鎮聽了立刻向王直行禮“先生……”王直自然聽到了王振的回話,趕緊道“陛下去吧,國家大事為重。”

朱祁鎮帶著王振邊走邊問“到底哪裡出的事?”

王振道“大同,而今還冇有結果,不過已經交上手了。”

朱祁鎮心中有些焦急,步子不自覺的就快了許多,正這時卻見一位女官站在前麵,見了朱祁鎮立刻行禮道“陛下,太皇太後有令,陛下需緩行。”

朱祁鎮頓時有些恍然,不論如何,不能亂,大同雖說距離北京不遠,但是以這個時代的情況而言,此時那邊說不定勝負已分,如今不管是敗也好,勝也好,不管他著急不著急,事情的結果必然已經有了,不如莊重些。朱祁鎮深呼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緩步前行。

片刻之後,來到內閣外麵立刻就有內侍高喊“陛下駕到~”

內閣諸臣工也都跪迎,朱祁鎮進門,先是向著太皇太後行禮,接著就在太皇太後東邊的椅子坐下。

待到朱祁鎮穩穩安坐,諸臣這才紛紛起身,朱祁鎮道“諸位都是柱石之臣,三朝元老,都坐著議事吧。”

楊士奇代表內閣謝恩之後方纔坐定。

朱祁鎮這纔開口詢問“忽聞警訊急報,卻不知情況如何?”

楊榮出列答道“大同急報,韃靼入寇,具體還尚未可知,不過臣等已經擬定於軍中挑選四千精銳騎兵,令黃順帶領支援。大同乃是重鎮,富有甲兵,再加上京營精銳。想來無妨,但是臣等擔心大同之事僅僅隻是開始,韃靼想是要趁著我朝易主之時,趁火打劫。今年秋防怕是有些艱難了。”

朱祁鎮聽後心中一動,“這是要掂量掂量我這個新任大皇帝的成色了?”

太皇太後在側開口道“既如此,從京營之中派遣精銳,增援各鎮,待敵自去即可。”

朱祁鎮聽後有些不甘,卻也無奈,太皇太後的做法,在如今看來卻是最穩妥的,宣德皇帝在位和他在位,那是不同的,更是兩種不同的震懾力。如今幼主在朝,幾十萬京營精銳不僅僅是最強武力,也是禍亂之源。加上太皇太後下了很大的功夫才穩定住了京營,此時更是宜靜不宜動。畢竟陳橋驛的事也不算遠不是。

楊士奇等人聽到太皇太後的吩咐,也都表示認同,隨即擬旨,他們寫的自然就是聖旨,畢竟皇帝和太皇太後都在,也都認同了的,怎麼就不能算聖旨了是吧。

太皇太後隨即問道“英國公,方政可值得信任?”

張輔回道“方政乃是老臣,靖難時是濟寧衛千戶,太宗時隨太宗南下,後為都督僉事。曾隨老臣攻安南,數有功勞,用兵也極為穩妥,還請太皇太後和陛下放心。”太皇太後笑道“有英國公作保,我就放心了。”

這就是張輔的作用,可謂是定海神針一般的人物,更有軍事上一錘定音的威信。

曆史上此時應該是個平緩期,大仗幾乎冇有,小仗就多多磨練也是好的。就這樣商議了一個多時辰,朱祁鎮自然也知道,政務上自己確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楊士奇所報上來的政務也都處理的井井有條,無愧於三楊之名啊。

這時太皇太後再次發話“先帝不幸,留下了我們這孤苦的祖孫倆,全靠大明將士,也全靠諸位在撐著,傳令,賞賜各位宮中銅煤爐一對兒。”眾人自是一番謝恩,太皇太後也知道最近朱祁鎮在推廣煤爐,自然不介意順手幫一把。

如此到了此時議事算是結束了,太皇太後帶著朱祁鎮在一片恭送中,緩步離開了文淵閣,路上太皇太後問道“皇帝,你怕嗎?”

朱祁鎮道“不怕”

“那就好,本來想著不讓你看這樣的事情的,畢竟天子富有四海,就是要征伐,遣一大將即可,可是轉念一想,大明皇帝怎能不董軍務?太祖太宗,仁宣二帝都打過仗,這樣的傳統如何能丟?便就叫你過來了,看一看軍國大事也好知道,皇帝一言一令皆關乎生死,不可妄下命令,需仔細斟酌纔好。”

也是因為朱祁鎮這段時間的優秀表現,讓太皇太後有了為大明留下英明之君的想法,否則隻需培養成守成之君就好何必如此費勁?能經曆戰爭,將天下兵馬掌於己手,這樣的皇帝纔是真正的大明皇帝。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