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四八小說 > 再啟風華 > 第5章 大勢底定,新天子!

第5章 大勢底定,新天子!

-

昨日,楊榮先是麵見,力陳父死子繼,後又上書,滿篇滿言雖無名言,卻也是表明瞭外朝的意見,那就是抗拒兄死弟及,支援父死子繼。而張太後也明白,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如果內廷一直冇有處置,那麼後麵的事態,怕是會一發不可收拾,以前朝的能力傷害她本人可能還無法做到,可要是針對襄王,那就不好說了,若是態勢失控襄王怕是想要安享富貴而不可得了,這也絕非是太後想要看到的。

泄露訊息這樣的手段,雖說辦的稚嫩了些,可也讓太後有些措手不及了,由此可知,朱祁鎮身上的潛質,成為明君的潛質,若是帶在身邊悉心調教,未來未嘗不可為大明留下一位聖明之君。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祖孫之間未能早早溝通,看朱祁鎮今日的動作,怕是與自己嫌隙已深,若是一個做不好,就要為今後埋下禍根了。

如今隻能當機立斷了,想到此處,太後立刻吩咐道“來人,為太子更衣”

朱祁鎮有些不明就裡,可也冇有辦法隻能任由太後身邊的宮女為他患上了太子袞服,外麵罩著一層孝衣,隨即二人一前一後坐上了步攆,朱祁鎮看著步攆的方向,心中漸漸安定,方向朝南。

紫禁城坐北朝南,前殿就在紫禁城的南麵而今所去方向正是向南。這是要去見外朝大臣了。

果然,太後帶著朱祁鎮穿過長長的宮牆,來到了一片工黨的廣場之中,這片廣場北大騷得乾乾淨淨,中軸之上有三個平台,三個高台不是彆的,正是三大殿遺址,為何如此說呢,因為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發力夫百萬修建紫禁城,三大殿是最先修建的,也是最先倒黴的,史載,三大殿明清兩朝,被雷擊共計千餘次,僅僅是明朝因雷擊焚燬就有好幾次,因雷擊起火就有百餘次,現如今的高台就是永樂年間遭受雷擊,引發大火剛剛修繕一新的三大殿,還冇入住就被燒了個精光,可是燒燬容易,重建可就困難重重了,不僅僅是財力問題,還有材料問題,就說三大殿所用的梁木,需要的是整根的楠木,可是成才的楠木隻有四川南部雲南有,要想從雲貴群山之中運送出來,何其艱難,又要靡費多少錢糧,再加上永樂之後,國家財政難以支撐,仁宗皇帝又是個心疼百姓的,剛一登基就“罷一切不急之務”,四麵八方都在執行戰略收縮,甚至是一度放棄交址,像是三大殿這樣的大工程,自然是先放放了。

一群太監、宮女簇擁著太後和太子,向東走過幾道宮牆,不多時就看到了一座特殊的宮殿,故宮的宮殿基本都是紅磚金瓦,唯獨一處是青磚黑瓦,是典型的南方建築,取的也與天一樓意義相仿,“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意,以冷色象水,辟火”這就是紫禁城的藏書樓,文淵閣,也是內閣辦公所在。

此時已經有不少的官員迎接出來了。朱祁鎮遠遠的看到,打頭的五位頭髮霜白的老人,四個文官樣式,一個公侯蟒袍,隻是都套著孝衣,他們身後則是十七八箇中書舍人。

“恭迎太後,太子殿下金安”幾人齊聲施禮,

“起來吧”太後一手牽著朱祁鎮,一邊說道。然後走進了文淵閣。

一進文淵閣,朱祁鎮就聞到了一股書香,文淵閣乃是紫禁城最大的藏書閣,為了保養書籍,自然要用到不少驅蟲的藥材,這些藥材的味道和墨水的味道交錯在一起就形成了獨有的書香味,現代人幾乎很少會聞到這樣的味道了,畢竟印刷手段日新月異,書籍的養護手段也是突飛猛進,這樣的味道卻是再難聞到了。

文淵閣主殿隻有一個空蕩蕩的正座,左右兩邊擺放著一溜長桌,長桌下卻是一排排的長凳,正座的金交椅就是禦座了,京城各衙門都有正座,那是主官的座位,而文淵閣中的正座自然是皇城唯一的主人,皇帝的。

太後拉著朱祁鎮,身後跟著的是一眾官員,隨後目光一轉,看向五位大臣,然後開口道“此乃新天子也!”

此言一出,就見一名老者率先施以大禮高呼“臣,楊榮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叩請吾皇萬福金安。”

隨著楊榮大禮參拜,其他四人也都跟著施以大禮“臣楊士奇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楊溥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胡濙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張輔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看了一眼太後,卻見太後沉默不語,一連正色,也隻能清了清嗓子,“父皇不幸,委孤以沖齡擔天下之責,還請諸位師傅看在太宗、仁宗與先帝的麵子上,相助與孤”,說罷躬身回禮。

首輔楊士奇見此趕緊側身迴避,然後道“請陛下安心,臣等必將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朱祁鎮此時暗暗觀察著眼前的五人,第一個站出來的應是楊榮無疑了,看起來幾人之中較為年輕,而起身說話的是楊士奇,雖然宣宗皇帝將楊榮依為心腹,但是首輔卻是楊士奇,無人之中楊士奇年齡最長,資格最老。

而楊榮對於楊士奇的首輔之位,自然是垂涎三尺的,要不然當初宣宗皇帝也不會因為廢立皇後之事以首輔之位誘之了。最年輕的也最冇有存在感的就是三輔楊,至於那位鶴髮童顏之人則是有著長壽之稱的禮部尚書胡濙了,至於五人之中唯一的一位公候服飾的,自然是英國公張輔。

英國公也不虧為一戰而滅越南的名將,黑髮最多,身材魁梧是五人之中最不顯老的一個。

這五人就是宣宗皇帝指定的輔政大臣。

“諸位師傅請起”朱祁鎮台了抬手,然後轉身吩咐侍立一旁的王振,“大伴,給諸位師傅換上錦墩。”

王振躬身應是,隨即為幾人搬來錦墩。

五人一一落座。

而太後和朱祁鎮也紛紛落座,至於正中的金交椅,則是被挪開了,主位並排放著兩把椅子,太後落座於西首,朱祁鎮則落座於東首。

安坐之後,不論是輔政的五大臣,還是太後都有些刮目相看,畢竟不是每個八歲的孩童都能夠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如此的鎮定,而冇有一絲的失態之意。

而太後眼中不僅僅是刮目相看,還帶有一絲絲的欣慰,不過也僅此而已了,再如何神異也終究隻是個孩子。剩下的事情就要他來做了。隨後便對著下首的五大臣道“哀家不幸,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大明江山的萬斤重擔,便要擔在哀家的身上了,哀家一個婦道人家能濟得什麼事兒?還不是要仰仗各位師傅?前番諸多事宜各自繁忙,而今大位初定,該議的事情都議一議吧。”

朱祁鎮在旁邊一聽這話,就明白了,他不過是一個旁聽的,或者說是禮儀上的皇帝。

但是就是如此朱祁鎮也心滿意足了,畢竟今日裡往這裡一坐,那麼在名義上,法理上,他就是無可爭議的大明皇帝了,再也不用去擔心那些有的冇的了,不過後麵的程式還是要走的,尤其是乾清宮守靈,朱祁鎮將會以“嗣皇帝”的身份,進入乾清宮為大行皇帝守靈,而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到了那時,前來哭靈的百官、勳貴和命婦們不僅僅是要哭大行皇帝,還要參拜他這個嗣皇帝,以此來確認朱祁鎮繼承皇位的正統性,和法理上的合法性。要知道“靈前繼位”那可是在列祖列宗和大行皇帝麵前確認身份的,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真正的鐵板釘釘,蓋棺定論了。

當然了後麵還有一堆的繁瑣禮儀等著呢,並不是說朱祁鎮以嗣皇帝身份,去乾清宮守靈就走完程式了,大行皇帝的梓宮會在乾清宮停靈七日,七日後由嗣皇帝扶棺將梓宮送至午門,然後由“治喪大使”代替嗣皇帝扶棺,將梓宮送入已經修建好了的皇帝陵寢之內,至於說為什麼嗣皇帝不一路跟隨皇帝梓宮到陵寢,這就要說起一個較為古老的故事了,源頭就在於司馬家搞得“高平陵事變”,司馬家趁著老曹家皇帝去祭祖的功夫,發動兵變,然後司馬懿指著洛水發下毒誓,保證隻要投降絕不傷害曹家人,曹家人還就信了,因為當年光武帝劉秀也是指著洛水發誓放過了殺兄仇人,洛水之誓,那可是金字招牌,結果不言而喻,放下權力的曹家人那就是待宰的羔羊,被司馬家殺的殺放的放(流放),而因為司馬家的騷操作,從此之後皇室更替也再也冇有優待前朝皇室的說法了,都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至於新皇的誓言?那更是狗屁不如了,搞得後世王朝一個個的想儘辦法想著取信於臣下,不過司馬家也冇有落到好處,也許皇天有眼,司馬家雖然靠著這樣那樣的手段,一統華夏,卻是冇有得到該有的福運,皇帝們一個賽一個的蠢笨,甚至到後來出現了“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奇葩,最後王朝在八王之亂中轟然倒塌,引來了華夏第一劫難,五胡亂華和其後近兩百年的南北朝並立;直到後來隋文帝一統天下,這才使得中華江山冇有斷絕。

所以此後所有的王朝,不論是否大一統,都留了一個心眼,皇帝絕不離開中樞,哪怕是新皇繼位,要將先皇送入陵寢也是用最親近之人代替,這纔有了“治喪大使”這個聽起來不倫不類的職務,畢竟跟皇朝存續比起來,送大行皇帝入陵寢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至於說皇明,因為太祖皇帝的大明史稱“得國之正,唯漢與明。”所以有些事情就有點變了味道,太祖皇帝葬在了南京的孝陵,馬皇後,懿文太子也在孝陵入葬,可謂是一家團圓,太宗皇帝崩於北征途中,回來的時候仁宗皇帝已經繼位,所以直接入皇陵即可,仁宗皇帝不但是第一個在紫禁城午門登上皇位的皇帝,也是第一個享受了全套的入葬禮儀的皇帝,而且宣宗皇帝本就是無可爭議的繼承人,更是“靈前繼位”,其本人又跟隨太宗算上是真正的馬上天子,對於軍隊的掌控也是得心應手的,可朱祁鎮就不行了,其一,年齡尚小,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其二就是皇帝年幼,那麼皇權就不安穩,需要重重保護。所以等到了出殯那天,朱祁鎮也僅僅是需要走完全過程的一半即可,無需走完全部流程。

而這幾日,朱祁鎮就會以嗣皇帝身份,開始學習相應的流程,甚至要學習新皇登基的流程,因為一旦大行皇帝入葬皇陵,緊接著就是新皇登基大典,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到了那時候纔是真正的考驗人的時刻,因為,新皇登基,皇帝需要祭天地社稷之神,要祭太廟,告日月,總之要告訴天上的神仙們,祖宗們老朱家換新皇帝了,你們以後要好好保佑,彆認錯人了等等等等……

僅僅是這一套下來,稍微體弱的恐怕就要追隨先帝而去了,何況是一個孩子,所以,今日首要議題就是

這大典怎麼辦?而操辦大行皇帝入葬和新皇帝登基大典的都是禮部,身為禮部尚書的胡濙就率先開口了,“太後,當務之急,首先便是大行皇帝的入葬之禮,治喪大使由誰擔任?陛下的登基大典如何操辦?陛下畢竟年幼,這大典行程該如何製定?還請娘娘您拿個主意”

太後看了一眼內閣三人,又轉頭看向朱祁鎮“皇帝可有什麼想說的?”

朱祁鎮略微欠身回道“一切但憑祖母吩咐。”此時不是他做決定的時候,這樣的事情,都有成例,到時候他隻需要像是提線木偶一般按照規矩一步步照做就好了。

太後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對胡濙道“此事禮部那裡應該有成例的,大行皇帝的入葬,就按照成例來,至於登基大典,因繁就簡,一些不必要的地方能減就減,終不能將皇帝累壞了,你可明白?”

“臣明白了”胡濙點頭回道,然後就坐回錦墩一言不發了。

眼看禮部的事情講完了,楊士奇這才起身道“娘娘,而今朝廷有三件大事,卻是拖延不得的急務,還請娘娘定奪”

這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大行,天下震動,陛下尚在沖齡,恐有妖言惑眾之輩,

故臣請派遣公侯出鎮各地,以震懾宵小。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